陈公公宣召,太子与户部主事赵荣一同入宫觐见。
皇帝在看到户部主事的时候还有些好奇,听着他自报自己的官职和名字,突然想了起来:“赵荣,你是朕五十岁寿辰那年开恩科考试,取得头名状元?”
这人有印象,只是对于他的功绩,皇帝怎么也想不起来。
要不是再一次看到他,皇帝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
存在感太低。
就他这一身才华,不论是放在何处那都是杠杠的,可偏偏在户部一呆就是五六年,这颗金子依旧是没能发光。
“微臣正是。”
赵荣不卑不亢,跪在地上声音强劲有力。
皇帝含笑捻须,朝着他微微颌首:“你在户部待了五六年,可有什么感触,为何一直不见你上有益与朝廷的奏本来,朕可是记得你在殿试时那一篇治国论,可是让人拍案叫绝啊,如何却在做官之后,销声匿迹一般,难道是忘了当年的凌云之志?”
这一番话,也是在勉励皇帝自己。
五十多年风风雨雨,他不敢有一日懈怠朝政,但凡是有关于国计民生的事,皇帝皆是亲力亲为,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一番。
如今身子大不如前,也只能将政务一点点的交给太子前去处理。
赵荣面不改色,直声道:“并非是微臣不能给朝廷献上利国利民的计策而是微臣所献计策皆是被丞相给打了回来,说是微臣所为治国之道不过是沽名钓誉,不切实际,还让微臣不要去管朝廷上的事,这些年微臣所上奏本不下五百份。”
没有一本能上的了皇帝御案。
朝臣上奏皆由上书房分出轻重缓急,而后再呈献皇帝,除了六部堂官及重要的封疆大吏可以直接向皇帝进言,其他的都会被上书房过滤一遍。
聂怀风见着皇帝不言语,以为皇帝不答应,站出来说道:“儿臣看过他写的奏本,字字珠玑,皆是切中时弊,儿臣以为赵荣可胜任户部尚书,还请父皇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