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李卫国下旨研发飞机的时候,航空母舰就提上了日程。
只不过李卫国一直担心被外界知道和模仿,所以从来都不允许泄露任何消息,一直在阿拉斯加白令海峡内进行航母试验。
中华帝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在三年前建成的,主体是一艘退役的重巡航舰,排水量一万五千吨,经过长达三年的后,终于有了航空母舰的样子。
之所以用了这么长的时间,主要是李卫国不着急,他当初认为航空母舰的出现至少要很多年以后,所以给海军舰政总署的任务是先研究,吃透了航母的技术后,再建造航空母舰,争取一步到位。
因此海军舰政总署不受时间限制,便开始慢慢研究航空母舰的设计图纸和经验。
李卫国这种发展航母的策略本身没有任何问题的,完全是正确的途径,毕竟中华帝国在航母方面没有任何建造经验,全世界各国同样都没有建造经验,航空母舰这个概念对于中华帝国海军而言,就相当于小学生去研究大学微积分一样困难。
诚然,李卫国可以画一幅草图,比如指出航空母舰的用途、作用,再指导一些直通式飞行甲板,侧立式舰岛,升降机,阻拦锁等等。
但这些都只是概念,李卫国只能解释到这个程度,可是具体怎么设计,就需要专业的工程学专家们来研究了。
一艘航母的结构是非常复杂的,历史上英法美俄的航母发展,也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通过不断建造和,一步步走到最后航空母舰定型,这当中各国走了很多弯路,几乎每一艘航空母舰都是在上一艘航空母舰基础上经过而来的,每艘都不一样,直到最后成为真正的航空母舰时,才把前面每一艘航空母舰的优点都集成,缺点都抛掉,这当中花费了百年时间。
后世的中华改革开放三十年,各项工业的成就都非常高,就是自己造不了航母,不得不花冤枉钱从乌克兰进口航母回来研究,哪怕自己建造第一艘国产航母,也只能在乌克兰航母基础上稍作改良,无法像英法那样建造本国个性航母。
这当中就包含着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结构工程学的计算。
最简单的例子,航母的舰岛是在一侧的,如果另一侧不能设计达到平衡状态,航母下水就会翻船的。而另一侧还要堆放舰载机,舰载机的重量、数量都得严格计算,不然多一架舰载机右舷就歪了,少一架舰载机,左舷就歪了。海上风浪那么大,航母甲板就是个兜风板,设计时不能计算进去,到时候就会被巨浪吹翻。
这都是最基本的问题,还有各种机库、升降机、燃料库、弹药库、飞行指挥控制中心、防空作战中心等等,每一个结构部门都必须考虑进去,每一个部分的燃料管线、水管线路、电线、空调管道都得重新布线和设计,只要有一个出问题,就会导致一连串灾难发生。
总之,航母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是最复杂的工程,比超无畏型战列舰都要复杂的多。
因此,中华帝国海军舰政总署,虽然纸面上进行不断的设计和计算,但迟迟没有开工建造航空母舰,只是在一些退役的大型水面舰艇上面进行。
用句通俗的话讲,这就是在拿退役战舰进行练手,等到的觉得差不多时,再开工建造航空母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