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是是古人在宴会上唱的歌,原本仅限于君王宴请群臣,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

    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

    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

    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

    之后更有“鹿鸣宴”。

    这是科举制度中规定的一种宴会,起于唐代、延续至明清,于乡试放榜次日,宴请新科举人和内外帘官等吃喝庆祝。

    鹿,在华夏中一直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

    很多仙人也都是以鹿为坐骑,洞天福地中出现最多的也都是鹿与鹤。

    后人也把鹿写入人生最美的不期而遇中。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只是此时此刻,人们既没有“呦呦鹿鸣”的轻松愉悦,也没有“林森时见鹿”的惊喜欢欣。

    他们脸上全是震撼,心里都是惊恐。

    鹿头杖顶端的鹿头只有拳头大小,可是在锁链的拉扯下,一个比磨盘还大的鹿头缓缓浮现。

    鹿头朦胧虚幻,如烟如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