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没发火,因为他也心虚,毕竟帮着隐瞒了,自觉对不住大侄女,清了清嗓子:
“那什么,我去钓会儿鱼。”
掸了掸衣袍,李青施施然起身,对干儿子求助的眼光毫不理睬,还回怼道:“你看我做甚?”
“青爷,等等我。”李浩也怕娘亲,忙跟着往外走,还幸灾乐祸地给了老爹一个自求多福的眼神,颠颠儿去了。
~
池塘。
李青架上鱼竿,迎着秋高气爽,清净淡然,一边,李浩汇报着李家主营产业,发展策略……
在商业上,李浩技能点是点满的那种,出海三年,李家产业几乎都快转型了,往好的发展方向转,往李青预想上转……
一番下来,李青再无一丝顾虑,由李浩来掌管家业,他确不用再多操心了,何况,现在朱婉清也在家,又多了一道保险。
“李家现在省去了生产制造,甚至包括胭脂水粉最重要原料蓝红花,除了小宋家里的数十顷地。”李浩道,“青爷,我把咱李家名下的地,都下放给了佃户,如今,就剩百亩良田种些主粮。”
“嗯…。”李青点头表示赞许,继而问:“土地兼并这块,金陵情况如何?”
“这个……怎么说呢?”李浩沉吟了下,叹道,“俗话说:千年田八百主;青爷啊!土地买卖根本不可能杜绝,历朝以来,百姓挣扎在温饱线上,根本没有抗风险的能力,一遇大事,卖田续存是唯一的出路……”
顿了下,道:“不过,眼下这种情况改善了许多,工商业的高速发展,为百姓带来了不小抗风险能力,不至于遇上点事就要卖田才能过活,总体来说……大致还有六成半的耕地在百姓手里。”
“六成半……”
“这很好了。”李浩道,“小妹酷爱读书,据她说:大明立国两个多甲子,还能保证这样,纵观历史,已是好的不能再好了;青爷,你不能光看这些,还要……结合现实。”
李浩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