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妮小说阁>灵异>道烬沧桑 > 第五十二章 黄山深处
    李若愚虽不能成为那麒麟儿,也不是那人中龙。但也想,回首百年之际,父母看到自己的时候是带着欣慰的,而不是失望,不是心疼。李若愚记得,按照镇上的规矩,二十多岁,是大人了,不再是可以想哭就哭,想闹就闹的年龄了。每个人都有着每个人的路,只是通往的方向不同而已,但是,不变的是那踏在道路上的人都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李若愚曾看到一个词,孤独。什么是孤独,在李若愚看来,大约就是,自己走在热闹的街上,有孩童打闹的欢声笑语,有卖东西的吆喝的小贩,也有讨价还价的路人和老板,一片繁荣景象。然而,这些都与你无关,似乎与这世界隔绝,能看到,但又触摸不到,仅剩下自己。这大约就是孤独。

    在通往强者的道路上,注定孤独,注定走着和世上芸芸众生截然不同的路,这少有人走的路,是孤独的,或许整个世界都不理解你,或许内心充满了苦涩,充满了对与错的矛盾,但是每一个巅峰强者为何是巅峰,与众不同。这大约就是其和众生与众不同之处。

    李若愚手握骨剑,朝着黄山深处探去,孤身行走于这大荒之中,一股千山鸟飞绝之感油然而生,整片天地,寂静无声。突然,李若愚看到了前方似乎透着诡异,使得李若愚有一股毛骨悚然之感,李若愚定睛往前方看去,无尽的透明游魂飘荡于此地之中,李若愚瞳孔收缩,朝着身周看去,自己已然不知不觉处在这游魂之中。

    再往地上细看,一层层莹白之色的灰尘铺满地面,李若愚汗毛倒竖,这哪里是灰尘,这分明就是一层层骨灰铺就,可想而知,古往今来,这处地势到底有多少人埋骨于此。

    远处仙血体依旧静静的被黑色长枪钉在黄山之上,即使如此,尸身依旧万古不腐。足见其多么不凡,然而,于此地之中,依然遭了劫,成了那一道惊醒世人的标志。不需要看那黄山之上的标志物,李若愚也一动不敢动,怕引起这游魂的敌意。

    小段时间之后,李若愚发现的游魂虽然可怕,但是确处于一种无意识之态,透明的身子,若不注意,并且离得很近,根本不能够觉察其存在。李若愚打起二十分精神,不敢让这游魂靠近自身,不断躲避。在躲避之时,李若愚也在思索着对策。

    “大魂幡”

    李若愚突然想到了这件至宝,李若愚赶忙将其从灭世珠之中取出,果然,大魂幡对这透明游魂有着效果。大魂幡若葫芦装水一般,对着周围的游魂吸去,周围游魂纷纷被吸入大魂幡之中,吸收了这些游魂之后的大魂幡,幡面出现了变化,一个模模糊糊的“魂”字出现在幡面之上。若风中烛火一般,似乎随时可以熄灭。

    看着大魂幡的变化,李若愚明白,大魂幡,大是一种象征,代表着至强,而魂才是其关键,有了魂,大魂幡才名符其实。

    行过这处古来埋骨成灰之地,李若愚继续向着黄山深处而去。沿途而行,不只是被钉死的仙血体越发清晰,大地之上,各种非凡之体亦一眼可见,神圣人杰伏尸也不在少数,但终究都喋血于此,化为尸骸,有的枯骨依旧散发出微光,骨质呈晶莹之色。有的尸体如同仙血体一般,历久远岁月,依旧不腐,生前容貌栩栩如生,若还活于世间一般,散发出一股股恐怖的威势,使得李若愚不得不绕道而行。

    而大多数的,则化为了游魂之地一般的尘埃,和这黄山融为一体,成为黄山中的一部分,诉说着无尽的苍凉。

    李若愚身背剑匣,手持大魂幡,继续向着其中探去,只见前方一个和尚盘坐于此,结着佛门手印,面露微笑,双眼闭合,似在禅坐。若不是其身前所刻之字,昭示出其已然坐化,定然会让人意味其是活佛下凡,行走于世间。

    李若愚看着地上刻字,“小僧释四空,于黄山,战地荒来人,三百招势均力敌,佛家六言尽处,地荒来人轻松写意,八百招后,自悟第七言出地荒来人出一式“诛仙指”,败而陨——中古末”。

    看完地上所刻之字,李若愚瞳孔紧缩,这僧人敢以四空为名,定然非同凡人,佛讲因果、业报。四空在佛家之中喻意四大皆空,释四空,可见这僧人的超凡,更别说其自悟佛家第七言这超凡的悟性以及天资,世人只知佛家有六言,威力震古烁今,那么第七言又有何等的威力呢?李若愚不知道,但是其中古末的时间,让李若愚内心更加震惊,经历了近古漫长岁月到如今,其尸依旧如同盘坐古僧般不腐不朽,是成佛了吗?

    “地荒来人”又是什么意思?是域外来人吗?地荒又是哪里?难道争如轶闻所传,黄山有着链接域外的传送阵吗?李若愚喃喃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