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萦综合手中的消息,又与萧瑾瑜商议了一番。确认女皇的确不想与大夏国交恶,毕竟大曌无法彻底灭掉大夏。与一个马背上强悍的民族交恶,对大曌并无好处。若是交好,至少西北能保几年平安,大曌也能节省下不少军费。
若无战争,卫家在西北就没那么重要了,下一步面临的就是裁军。卫家就会被逐步剥夺兵权,可能会出现狡兔死,走狗烹的局面。不过,就算裁军也不会裁掉定国公府,西北总还是需要军务防备。
看来元郎那边要早做准备,孟萦决定拿出一部分钱财来,从军中挖一些年龄稍长,但各方面经验纯熟的人来为己所用。毕竟被裁军裁掉的多是老兵,年富力强的并对该不太会被裁掉。
至于和亲到底选哪个,孟萦觉得与自己无关。毕竟萧瑾瑜已经嫁人,女皇再不要脸也不能强制他们和离吧!
孟萦这边带着鸿胪寺的人准备驿馆,接待流程,同时学习接待礼仪。孟萦参照前人经验,初步安排了行程。毕竟她缺少经验,虽有些人手,仍感到经验不足。
好在萧瑾瑜手下有不少能人,他给了她几个有经验的人手。孟萦一直在分析女皇突然给她任命背后目的,因为以女皇的尿性,她不是那种有心胸的人。她这么着急诏她回来,必定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萧瑾瑜这些年健壮了不少,显得愈发丰神俊朗,沉着儒雅,官威深重。这些年,朝中的局势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前世右相府、靖安候府、文宣公府三家尾大不掉的局面并没有出现,相反,这三家发生了不少龃龉,联合得并不紧密。
朝中能臣良将绝大部分都被纳入睿亲王麾下,大家都明白,将来不管是长歌公主还是长平公主上位,她们都少不得要听父亲睿亲王的建议。
八月中秋前夕,卫慎言带了不少亲卫回了长安,他将一部分人留在城外,如果有急事需要入城,骑快马,一个半时辰就能到。
萧瑾瑜自成亲之后,与孟萦极少分离,除了她外出赈灾那一年。这次孟萦去西北,是两人分开最长的时间。娘子在身边的时候,他每日下衙都能见到,倒没觉得如何思念,毕竟他要做的事情不少。可娘子走后,他才明白什么叫刻骨相思。
他突然特别羡慕娘子前世,那个世界真的很神奇,有那种能飞的铁鸟,来去自如,想去一个地方,很快就能到了,要是大曌也有那些东西就好了。于是,他暗中招揽了不少懂奇技淫巧之人。
孟萦去西北一年多,她手下养得那帮能人异士又增加了不少人,萧瑾瑜这一年,将孟家在剧院的分红全都用在招揽这帮能人异士了。孟萦见他跟魔怔了一般,每日总想造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可他们缺少系统地学习,再加上化学的发展还没有到后世的那种高度,所以很难有突破性的东西被研制出来。孟萦愈发谨慎,不肯再做新的东西出来。不过,若是这些巧匠遇到了她能顺手解决的问题,她会巧妙地指点出来。
萧瑾瑜见孟萦如此,知道她尚未放下心防,也知道她总是心有不安,恐怕与母皇有关。如此,他倒没有心生芥蒂。
中秋之夜,宫中设宴,女皇准备借大夏摄政王来访之机,暗杀孟萦,所以在宫晏上并未动手脚。孟萦带着夫郎们在宫晏上也未受到刁难,简直让她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她反思自己,难道是这些年总被女皇算计,突然没了算计,她还觉得有些接受不了吗?难道是被虐习惯了?
中秋前夕,许兰芝随着楚沣调回京西大营而回到长安,她一回京,立马开始呼朋唤友,召集大家聚会。这些年大家忙忙碌碌,孟萦和孔芝偶尔相聚,却由于文宣公府对孟萦的算计,孔芝便尽量少与孟萦单独相约,怕她母亲那边再有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