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妮小说阁>奇幻>千千小说网 > 第三十零章 以史为鉴
    李氏家族出自北🔯🄋🟌周陇西贵族,在弱肉强食的南北朝时代,为🈇🟙🝤了保持政权竞争力,这些人世代享受最顶级的教育,还饱受权贵圈政治、文化的熏陶,其个人水平,远非后世一些白手起家的帝王家族所能比拟。在太原起兵前,刘文静就曾向他人夸赞李世民“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世才也”,往大了说就是像刘邦和曹操🔛🁓,这正是李世民天生的优势。

    华夏古代亲自打江山的皇帝不少,但像李世民这样从头至尾亲临第一线的比较罕见。他年仅十六岁时,应🖻征救援落入突厥包围圈的杨广;其后跟随父亲镇守太原,多年与突厥铁骑对抗。

    而在太原起兵后,那些对大唐🋤🛒至关重要的血战,基本都是李世民亲自指挥的,比如西进长安途中血战宋老生,平定曾让唐军吃了大亏的西秦薛氏父子,击败刘武周、收复太原,血战虎牢关、一战击败窦建德与王世充,讨伐刘黑闼等等,在这些战斗中,🇭他几乎每次都在第一线冲杀,甚至多次差点踏进鬼门关。

    所以抛开了他的性格和六亲不认的小步伐,还是🇪没有太多黑点🗎🚛的。

    而🄕♀🅔在李倓看来,从他和李世民都是一个皇帝的角度上来看的话,在冷兵器时代,多年冲杀在第一线,看尽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对人内心的震撼可想而知。饱尝战争艰辛的李世民,深知创业的艰难,也与那些跟随自己的文臣武将感同身受,并建立起一定的战友情谊。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李世民从来没有架空、屠杀功臣,因为他自己就是功臣中的一员;同时,正是因为深知打天下的不🅮🉸🌇易,他才有听取意见、任人唯贤的主动性。

    因此,李倓得出的结论是贞观年间的和谐君臣关系,主要得益于李🄘♞世民的个人经历。而后世的其他帝王,很少有他这种从战场中浴血奋战成长起来的阅历。

    当初李🌀🟊🛞世民鼓动自己的老爹李渊太原起兵,正是看准了杨广失道😻🆡👈、天下大乱;而其后跟随他们的朝廷文武,大部分是隋朝的旧臣,以及收编自各路起义军。

    身为乱世的亲🌹历者,初唐君臣对于统治失序带来的巨大浩劫有着深刻体会。在登基之后,李世民时🙫🍙🈜常与那些隋朝老臣交流,探讨杨广为什么会败坏他父亲杨坚留下的雄🈍☩🂇厚基业。

    隋炀帝为何会失败?原因固然有方方面面,但李倓倒是也分析了不少,毕竟跟他所在的这个时候这些事也没过去太长的时间,这与他凭借个人🈪🁄🃔出众才华、刚愎自用脱不了干系。

    当年李世民时常杨广的书作《隋🄉🞺炀帝集🜠🃡🙖》,看完后也都会发出这样的疑惑:“看他的文章,处处包含着尧舜之道,但为啥行桀纣之事?”

    而那些隋朝旧臣们的口径则很一致:“依仗才华,刚愎自用,不听人🍻🍐🇒言。犯了错误自己却茫然不知。”也正是因为如此,李世民才不禁感慨:“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名言也是由此总结而来。

    李倓看了这些事儿之后也是相当的有感慨啊,当一个皇帝,他杨广的才华绝对是不下于李世民的,结果大隋竟然那么短命,白白让李世民捡了个大便宜,实在是个让人比较难受的事儿,不过话又说回来🎆🎶🕢,李世民当初可能也为杨广感到挺憋屈的。

    也正🈽因为有☓⚢着这个想法,他还多次指🚽😺🆘责手下的隋朝老臣当初为啥不向杨广进谏。

    比🄕♀🅔如在贞观元年,⛯🝶他就质问杜淹,当初为啥不劝阻隋炀帝巡行江都;后者狡辩杨广听不进去不同意见。李世民随后则发出了灵魂三连问:你知道杨广听不进谏言,那为啥还要在他的朝堂里混日子?既然你在他手下领俸禄,那为什么🃮🛊不尽忠进言?如果你说自己当初在杨广手下人微言轻,那么后来去王世充那里位极人臣,却仍旧不进谏,这又怎么解释?

    一番轰炸下,杜淹被噎得无言以🄉🞺对,只得表示🟎🜂今后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李世民这才转怒为笑。

    就是在这种危机感之下🄄🞐📔,贞观年间才出现了君明臣直、上下和谐的官场景象。但可惜的是,在李世民死后,自🏱小养尊处优的唐高宗李治逐渐失去了这份危机意识,朝廷中🞪🖺逐渐缺少敢言直谏之臣,大唐的政治风气逐渐走上了下坡路,直到李隆基到位了之后才再度有所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