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人口过百万,建有太极、大明、兴庆三座巨大的宫殿。
其中独以兴庆宫人口最多,宫女内侍多达四五万,且靠近春明门,能直接看见叛军焚烧城外千里平原的恐怖景象,消息也最灵通,知道圣人弃城而逃。
在春明门和兴庆宫乱成一团时,位于太极宫的将作监、掖庭局、东宫等官署却还一无所知,风平浪静。
铃兰早起从长史处领了活计,在院子正中架起竹竿,晾晒惠妃武氏的常服,一抬眼,见闻莺迷迷瞪瞪走出值房,她忙招手。
“闻莺,来,姑姑教你补衣裳。”
闻莺乖觉走近,小心捧起明艳的鲜红衣料,手里看看,往脸上贴贴,软腻的料子丁点儿不扎。
“搁了十多年,再好的料子也脆了,挂不住珍珠翡翠。你小心些,掉了什么仔细收起来,还回尚衣局时,一根线他们都要仔细查验。别叫人污蔑咱们偷盗了。”
“诶——”
铃兰把衣角拈在指尖摩挲,果然落下碎屑。
当初惠妃死的何等突兀离奇,圣人又是何等凉薄寡情,短短一年就迎娶新妇,还是父纳子媳。
可是谁也没想到,惠妃的衣裳首饰却是不叫扔的,通通原样保存下来。
天长日久,珍珠黄了,翡翠裂了,他再也不曾看过一眼,却以为如此这般,便是深情。
闻莺把料子捋了一遍,心里有数,回房拿针线,还贴心的搬了一把藤椅摆在紫藤架子底下,笑向铃兰道。
“姑姑坐这儿,免得晒太阳。”
再从针线盒子里挑出兔毫针,穿上孔雀线,双手奉上。
“料子脆,经不得大针,用这个刚好。破的那处虽是红色,可是旁边绣了朵幽蓝杜鹃,用孔雀线织补,更添个巧儿。姑姑你说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