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妮小说阁>历史>都市藏真 > 第一千六百零五章北极光
    地上有很多小洞,韩孔雀按导游的指点,把手伸进小洞试探了一下,大约一小臂深便能触到水。

    导游介绍,这里的地下,基本都是这种状况,或许是由于地处永久冻土带,地表水不易下渗的原因。

    这里是真正的冻土层,而下面肯定有着猛犸象化石,当然,也不一定只是猛犸象,因为当时地壳变动,才造成了猛犸象的大面积死亡,而连身体庞大的猛犸象都死了,其他生物又怎么能够幸存?

    不过,在冻土层之中挖掘动物化石,肯定不简单,当然,也不是没有挖开过这里的冻土层。

    这里,有一项工程奇迹就是在这样的地质状况下完成的,这就是著名的阿拉斯加输油管道。

    自1950年代以来勘探人员一直在阿拉斯加北部各处探油,终于在1968年在阿拉斯加北端北冰洋边的普拉德霍湾,发现了北美最大的油田,原始可采储量在80亿吨以上,石油开采后,如何运往内地成为一大难题。

    经过反复论证,最终决定修建一条贯穿阿拉斯加南北的输油管线,将原油输送到阿拉斯加南海岸的不冻港瓦尔迪兹。

    阿拉斯加输油管是世界上第一条深入北极圈的输油管道,全长1286公里。

    阿拉斯加寒冷的气候,以及山脉、河流、永冻层等复杂的地理环境,给修建管道带来极大的挑战,有近一半管道需架空兴建,以防止冻土融化而产生的位移。

    管道全线采取集中控制,有完善的抗震和管线保护措施,除了采用泡沫塑料保温措施外,还采用了两项独特技术。

    一是在管道支架上安装热交换器,对流散热,以防原油热力经垂直支架传到地下,融化冻土导致管道沉降损坏管道。

    热交换器使用的是冰点更低的氨液循环,也保证了管道在严寒状态下的正常运转。

    二是管道在地面成“之”字形敷设,由于管道在地面比在地下更容易移动,这种设计为管道横向和纵向移动保留了空间。

    另外,输油管道也采取了有效的防震措施,从而抵御了数次地震,包括2002年的里氏7.9级地震。

    输油管为单管设计,直径1.22米,距地面大约有3米,1974年3月开工,1977年5月完工,耗资80亿美元。

    自此阿拉斯加便成为仅次于德克萨斯州的美国原油产地,输油管道自投入使用以来,已输送了超过150亿桶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