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若安临时救下的小男孩儿名叫‘小喇叭’,这是村里的老人给他取得名字。
小喇叭的父母刚生下他,就去了城里打工,多年没有音讯,吧孩子留给家里老人。
家中老人一个已经在多年前去世,另一个还没等给孩子取名字,也跟着久病没钱一直医治而去世,只留下小孩儿一个人。
村里给孩子爹妈打了很多电话,连送老人最后一程都不愿意。村里说让他们把孩子带走,那两个人却挂了电话,从那以后,再也没能联系到过。
村里没办法,这里的人也没有把生下来的孩子送到福利院的想法,只能把孩子一家一家的送过去,有奶的给奶一口,没奶的家庭就给点米汤,就这么拉拔到四岁,就让他住到了他自个儿家。
村里偶尔也会给他点吃的,但大家都不富裕,能帮到的也有限。
小喇叭也懂事,村里爷爷奶奶愿意给一口,他感激收下,没人给他吃的,他也不会上门去要,而是自己到山里去学着叔叔婶婶的方法挖点野菜吃,这么多年没给毒死,也算是村里人帮忙看顾了。
到了学习的年纪,倒是没有那么麻烦,虽然爹娘不要他,但他也是实实在在上过户口的人,现在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就读,幼儿园的知识,小喇叭跟着村里学过字的小孩儿学,或者跟在村里学过几个字的老人身后。
上小学就更简单了,村长出面带孩子去学校,学校也能通融。
只是平日里的吃喝花销,以及买纸笔的钱,都只能他自己捡些瓶瓶罐罐卖掉挣钱。
就这么磕磕绊绊的,靠着村里人的帮忙,以及自我拉扯,就到了十岁。
小喇叭只是他的小名,入学的名字当然不能用这种,村里大多数人姓张,他是九月一日入学,于是,小喇叭便在名册上给自己的名字取为张九一。
顾若安是把孩子送到村里,接触了村里的村长,才知道的小喇叭的底细。
村长对顾若安这种声称自己是来村里资助时,也并不惊讶,显然这种事情已经不止一次两次了。
只是每一次,那些资助人都没办法坚持几个月,最多的一个,坚持了半年。
其实相比较那些好心人资助钱款,村长更喜欢这些人能帮忙想想如何让自己的村子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