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实干
明台村位于G省东北方向,群山莽莽,生态环境良好。但由于交通不便,青壮年几乎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孺。
到这里的第二天,许蘅就和村支书刘大民一起进村入户了解情况去了。
刘大民此前已收到消息,知道上面要下派驻村干部来,心里不是不激动的,毕竟这个小山村已经穷了几辈子,上面下派干部下来,脱贫就有望了。然而等他到村口接到许蘅时,心里不是不失望的,这么个纤细漂亮的女孩子,到这个硬化路都没有的村里来,能干什么?
所以,一大早他随许蘅入户了解情况时,整个人极其敷衍,像是完成任务。不过,许蘅到底是上面派下来的驻村干部,他也不敢怠慢。
许蘅当然察觉到了刘大民的心不在焉,但是在没有任何成果出现之前,她无法扭转他对自己的印象。
因而,她也不在意。
她一家家地了解具体情况,家里几口人,家庭收入来源,青壮年外出务工人数及因病、因灾致贫的村民户数。
一个星期走下来,许蘅大致掌握了这个村的具体情况,贫困是真的贫困,全村3765人,劳动力2601人,然而外出务工的就有255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1%。接下来一周,她认真向单位写汇报材料,及产业规划发展。
或许是因为亲临现场的原因,她写的汇报材料情真意切,数据详实,受到省里重要领导的批示,让她放手去干!而规划发展也得到了单位的大力支持,加上盛华的3千万投资,她瞬间燃起斗志来。
接下来,许蘅召集了村干部和村民一起在破旧的村委会召开院坝会,动员村干部团结起来,凝心聚力谋发展,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让其积极支持后续产业发展及修路事宜。
渐渐热起来的午后,许蘅说得口干舌燥,然而院坝内的村民却昏昏欲睡。
许蘅叹息一声,散了会。
大家终究还是不相信许蘅,以为又是空头支票。
“刘支书,我打算近期先把路修通,您看看应该从哪儿开始修?是沿着原先的你们走的那条老路开始修,还是重新规划,修一条能够连接到周边区县的通村路?”会后,许蘅将四名村干部留了下来,共同商量对策。
刘大民抬眼看了眼一脸认真的许蘅,勉强笑了一笑:“小许,我知道你是好意,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这里都是大山和石头,修通村路需要多少钱?我们村的村集体经济不足8万元,全部拿出来也不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