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意此举令俞卓汗颜,不仅把分的红利还给了李如意,他自己还添了三千两进去。
薛善德这位镇长很感激李如意为镇子上所做的一切,而李如意也开始找人去镇外无主之地开荒,建造屋舍,让他们这些自成一个村庄,便叫——百家庄。
以后如果还有外来乞丐或流民到此,依然可以住进去开荒,成为百家庄的人。
“李如意,爷我是服你了,你给了大家一个好的开头。”俞卓是在一个月后,再来到的这片曾经荒芜之地。
当初的荒芜之地,如今已是屋舍俨然,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升起,孩童门你追我赶,一片宁静祥和,喜乐安好景象。
“希望是一个好的开头吧。”李如意办了两个私塾,一个是梨花村的梨花私塾,一个是临湖镇上的光明私塾。
光明私塾不收别的学生,只收留外来人口家的贫困学生。这也是为了帮一些贫困家庭减轻负担,也是为了让他们安心学习,而不是与人攀比,亦或是长久被有钱家孩子瞧不起,幼年产生心理阴影来。
梨花村收的是本村学生,也是为了孩子上学方便,也为村里人培养一些人才。
其实建立私塾花钱并不多,王正一与别的邻村村长商量一下,如果他们愿意,如意可以请镇长介绍人来村里当夫子,他们村按月送上束脩,分给人家夫子就行。
这是好事,各村村长便回村和各族族长以及族老商议了,回头也要看看这些人愿不愿意让自家孩子读书。
其实束脩不算多,毕竟撑死两位夫子,家家户户拿点钱出来,放在一起就很多了。
梨花村的发展是最快的,其它村子却是较为慢一点,可也已在陆续发展成一条旅游路线图了。
既然日子好过了,谁又不想谁家孩子读书出息点呢?
就这样,进入七月份,这事也就定下来了。
各村子也已开始建造私塾,工钱是李如意给结的。
然而,好心没有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