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经文用梵文好讲,我译成唐文则难言准确,属於一家之言!”
北天门秘境中,李鸿儒委婉提出了自己的小要求。
这让观自在菩萨脸显为难之sE。
通读讲解经文的大致容易,择一段讲解也没问题,甚至於李鸿儒能听懂梵文,能做一些补充和理解。
但若是让观自在菩萨译经,这对她而言是一项极为麻烦的事情。
经文因为个人理解不同,会导致翻译不同,想修炼出相应效果就极难。
这也是李鸿儒所见极多的情况,不论大儒们如何去着书与理解,都会带上个人的特sE,再如何将着的书理解,也难於突破大儒本身的局限。
大儒们和道家高人着书可以成为太吾学舍和道馆的基础典籍,但这些基础典籍离100%研读进度有一定距离。
李鸿儒往昔也是通过弥补古典籍才有凑全完整度。
对其他人而言,择一册并不完整的基础典籍研读修行会产生裨益。
但对李鸿儒而言,只有这些典籍的研读进度到达100%後修行,李鸿儒才能享受其中的好处。
“那太可惜了!”李鸿儒惋惜道。
“佛祖往昔汇聚了三千讲经人,阐述佛教建教根基之学,为此着成一百八十八册经文,又亲自译过唐文典籍,最符合他的修行,只是那……”
观自在菩萨提及了一桩遗憾。
这也是李鸿儒的遗憾。
他哪能知晓金蝉子将这些经文丢哪儿去了。